2021年9月10日如得法師接受籌備處的邀請,繼續開講道次第的「三惡趣苦」。如得法師特別提到,《菩提道次第廣論》以「於現法中無暇久居,然死後亦非斷無,仍須受生」輕輕帶過「無限生命」的概念,此議題對當時人並不成問題,但對現代人卻是個大課題,包括達賴喇嘛尊者或102世赤仁波切講說三惡趣前,都會加入證明無限生命的論述。因此,法師在本講中特別帶領我們以「心相續性」、「微細身」、「習性形成」及「例證考據」等四個觀察角度深入討論「無限生命」主題:

一、從心相續性的角度

每一個東西形成前提須有近取因、俱有緣兩個條件,果與近取因性質相同,而果與俱有緣的性質不同。例如蘋果的因緣必須有:種子、陽光、水、土壤,其中種子與長成的蘋果性質相同,是近取因,而陽光、空氣、水則與蘋果性質不同,是俱有緣。

而人的身、心係分別由物質、心識所構成,身是色法會佔有空間,心識是明而覺知不受空間阻礙。身體的成因是父母的受精卵,繼續往前推其近取因可以推到無限。心識與物質是不一樣,心是怎麼來的?其近取因是前一剎那的心識續流而來,就如吃早餐的心跟現在講話的心是同一續流般,繼續往前推可溯及中學、小學、一歲、出生,甚至推到出生前一剎那,就成了前一世的心識。如果說心識是從爸爸媽媽那邊來,是有諸多的不合理,父母的情緒會影響孩子這是環境影響,而父母的經驗、個性、記憶是無法呈現在孩子身上,心識不是從父母帶來的。所以,從心有相續性的角度來看,是有無限生命的。

從「微細身」的角度

這在密教講的比較詳細。我們的身體是粗分的身,只是一個載體,不是主體,而微細身是極細微的物質,不像粗分身體會壞死,微細身與心識合稱心風,不會因爲命終而結束,可隨著人死亡後的心識一起進入下一世。這種現象可以從奪舍法、借屍還魂、降神附身、瀕死經驗、夢之身等例子,證明微細身、心識是可以和粗分身體分離。

從習性形成的角度

《入行論》云 : 「久習不成易,此事定非有。」只要靠不斷地練習,就能形成一種習性。觀察小孩嬰兒,貪、瞋比之布施更為容易,孩子嬰兒的貪、瞋什麼時候訓練的呢?在胎裡串習的嗎?胎教我相信是有的,但是所有的貪、瞋都是因為胎教嗎?凡事都要有理由,唯一的合理的解釋,就是往前推推推,是前世的串習,不然你很難解釋,為什麼小孩嬰兒的貪心,瞋心這麼容易現起。又例如僧團一位藏文第一把交椅的法師,是來自胎教或是出生後父母教養(俱有緣)之影響?一定有影響,但他與父母習性未盡相同,應是前世練習藏文而養成的習性(近取因)而來。

從例證考據的角度

如得法師舉師父以前在介紹無限生命引用《前世今生》、《生命不死》、《死亡九分鐘》、《不說再見的靈魂》等書比較具有說服力。例如史蒂文森教授不是佛教徒,基本上他的背景也不相信無限生命,他聽太多這樣的例子,好奇想要了解,在二千多個例子當中排除掉一些可能巧合、說謊,大概還有二百多個例子比較明確的記得有前輩子,經過嚴謹的研究探訪發現確有其人,這樣的研究就是從例證考據的角度證成有無限生命。

感恩如得法師殷殷叮嚀,認識無限生命目的是讓我們了解到人死了不是什麼都沒有,還有下一生。要有怎麼樣的下一生掌握在現在,要以此滅除推延懈怠,策發自己精進修行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