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1日(五)下午林玉華老師遠從台北風塵僕僕南下,為佛教學院籌備處師資帶來一個充滿活力的教學方法--「問題導向學習(PBL)理論與案例實務操作」。

林玉華老師曾任職於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現為傳心心理治療所負責人,同時兼任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事及學術教育訓練委員。本次撥冗為籌備處教師社群主帶研習,係因應社群成員討論佛教學院的辦學願景時,提及應以議題導向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因而商請玉華老師分享其實踐十餘年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學習模式,增進社群成員們的認識,提供未來建構佛學院課程與教學的參考。

所謂「問題導向學習」,簡稱PBL,是一套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透過生活實例或導師提供的議題教案,誘發學生發現相關問題;透過小組討論、學生的反思和推理,來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已在國外實施近六十年。

演講一開始,玉華老師首先說明輔仁大學醫學院與臨床心理系推動問題導向學習的培訓目的與規劃,乃有鑒於學生要學習的相關知能太多,學習時間太少,且專業知識運用於臨床時,缺乏全面性的認識與考量,故需要在培育過程中促進師生自我導向終身學習技巧。因此,自2002年起該校醫學院便全面且持續推動PBL,科技部贊助的研究計畫學習成效顯示––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對於課程的滿意度等,以及業界對於PBL畢業生之臨床表現,都獲得極高的評價。

其次,玉華老師精要說明PBL小組團體互動討論的學習方式,及其目的主要在激發學習動機、引導主動學習,並促進小組正向互動,以互助合作取代競爭等學習氛圍。並透過概念釐清,如:辨析「問題導向學習」與「問題解決」之差別與實施比重、「師生互動多元」與「傳統教學」不同,清楚地解釋與示範PBL的教師(tutor)如何有效率的帶動學習。

緊接著,以就診個案為例,配合學生的學習照片,具體說明PBL開案的七個步驟,由此簡要說明老師(tutor)在開案過程中應充分放手、聆聽,討論與分享過程中應如何善巧的反問、提醒、澄清,或鼓勵學生針對好問題繼續思考、或針對學生的困難給予方向指引等,乃至針對學生拼命抄答案等未參與討論的行為給予提醒,或視階段給予或長或短的傳統教學以統整知識、解決困惑。而後,歸結良好的PBL教師與學生應具有哪些表現特質?

課程最後亦是大家很期待的實務操作前,玉華老師先以心理學討論「記憶與專家」單元的西洋棋案例說明,讓大家邊思考邊認識:如何進行七步驟(seven jumps)中的開案部分。待大家皆對於開案有初步了解之後,便以「我們要開辦一個怎樣的大學?」做為案例,讓大家實際經歷開案四步驟:「提出問題與現象」、「腦力激盪」、「分類整合」、「確立學習目標」的開案歷程。

本次90分鐘左右的課程,雖留下五十幾分鐘的實際操作體驗,但大家投入討論完全不覺疲累、線上與現場參與相當熱烈,如得法師也數度參與激盪、並提出歸類建議,甚至在玉華老師趕著搭車返程時,仍有老師們不斷提出實施上的一些問題請益,對於「籌辦大學」的學習目標討論也仍意猶未盡,足見參與者皆親身感受「問題導向」學習模式的魅力,非但熱烈地完成本次教師社群的專業成長,也為將來福智佛教學院的師生熱切研討生命議題繪出真實而美好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