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有機農業促進法」自2019年 5 月的開始實施,此與心靈生態村及實驗大學的規劃有密切關聯,佛教學院籌備處環境永續中心於2019年12月13日特別邀請「有機農業推動中心」主任暨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副院長董時叡教授演講,「從有機農業促進法探索福智實驗大學有機農業與生態研究所的設立」。

董教授指出有機農業未來願景需具有國際性視野實踐場域,依循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FOAM)所訂立的Organic 3.0的精神-更廣泛轉作、真正永續、更多元包容,必須讓有機農業在地化成為學習平台,因此強調低碳、循環農業、地方創生等是未來實踐的方向。

研究所的教學可分成幾個向度:跨領域整合、國際交換、跨校共修、農法交流、產學合作、田野教室及業界講師比例增加。(1)跨領域整合:以農為本,並融入生態,強調三生一體及六級並重;(2)國際交換:可參考丹麥Aarhus University、國際交換學生、跨國驗證;(3)跨校共修:興大、嘉大等校互相承認學分,並到農、藥試所、種苗繁殖場學習;(4)農法交流:以有機為主、融入友善耕作、透過試驗田做研究、教學及實習;(5)產學合作:慈心生產、里仁行銷、福業物流實習、海岸造林實習及配合有機農業促進區之規劃;(6)田野教室:學生從田野中做中學實踐、參與驗證實習。

對於未來有機農業促進區,可根據其促進法和方案規劃採用共耕共食、產銷一體制度之實踐,亦可為產學合作、實習及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場域,還可成為與鄰近醫院合作進行綠色照護(green care)之場域。

聯合國農糧組織 FAO 提出永續農業,希望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問題,有機農業是過度時期,我們的慈心有機農業最重要的關鍵是慈心不殺。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亦提出有機農業須有整體性的管理系統,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互相配合,也需要經營管理人才,現在已經進入有機3.0,以推動全球的農業、農法與糧食體系更加符合永續精神,生態旅遊、身心靈療育、森林療育都可以加入。董教授期許福智實驗大學朝此願景邁進,以廣益社會大眾,乃至整個全球環境的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