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6日,福智佛教學院籌備處邀請美國EMORY大學「冥想科學與慈悲為本倫理中心」 (Center for Contemplative Science and Compassion-Based Ethics;CCSCBE;簡稱:慈悲中心)主任暨CBCT(Cognitively-Based Compassion Training)、SEE Learning(Social, Emotional, and Ethical Learning)創始者Prof. Negi及SEE Learning資深計畫總召Mr. Samphel為園區的老師們還有一些有興趣的高中生做專題演講「CBCT、SEE Learning與道次第」。

Prof. Negi首先謙虛地提到日常師父的老師洛桑校長是我們共同的師長,感受看到大家就像看到兄弟姊妹一樣地親切,此行來台看到師父打造了一條非常光輝的大道,師父所培育的人或是大環境都有非常不可思議的成果。其實我們在EMORY大學所做或者你們在台灣所做的,都是在成辦尊者達賴喇嘛及洛桑校長的心願。

談到CBCT的緣起,Prof. Negi講到1998年尊者到EMORY大學開啟了和哲蚌寺的合作教育系統,尊者叮囑可以把西方科學與佛法所講的慈悲做結合。當時Prof. Negi就把尊者這一席開示領納在內心,並引用許多尊者著作,像是《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新千禧年的心靈革命》的許多概念,創建了這個慈悲教育,主要是希望幫助在校及社會上有身心疾病的人能夠突破他們的困難。剛開始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學分課,而是一個實驗,實施而得出來的結論非常的正面,之後CBCT的慈悲教育就推廣到更多的學生、老師、退役軍人,也有推到寄養家庭青少年,到2015年,CBCT的教育已經推得非常非常的廣。

CBCT不只是從尊者的書裡面節錄所編輯出來的課程,到中期、後期Prof. Negi曾再再地跟尊者確認這樣的教育是否正確?尊者給了非常多的指示。尊者在過去的40年期間,不管是對科學家、老師、教育學者做探討時再再的強調,這是人類的基本價值,是我們生存裡面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更在2015年的時候尊者就囑咐Prof. Negi,要創建一個可以從小學一直到高中的完整的教育架構,後來就引伸出了SEE Learning,CBCT與SEE Learning共同都是強調人類的基本價值。

對於尊者而言,提倡慈悲為本的教育並不是在推廣佛教,而是在推廣人類基本的素養和倫理價值觀,包括感恩心、慈悲、忍辱、寬恕他人、正知正念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就是控制自己煩惱的方便等。他相信我們可以從佛法裡面獲得非常多的利益,不管是CBCT或SEE Learning這樣的教育,不只有信仰的人可以學習,其實對於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也是非常非常適合的。尊者常常講,他身為八十億人口中的其中一人,今生致力於推廣人類的基本倫理價值,推廣之後人類才能夠獲得幸福快樂。從他這樣的願望,就可以看到他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一位菩薩,有非常強大的大乘發心。

透過尊者真誠的發心及努力,目前佛法與科學對話的論壇非常興盛,後來也引伸出現在非常流行的冥想科學,慈悲、如何控制情緒等這些課題,很多科學研究都發現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人類的基本倫理對我們非常有幫助,對我們身心靈的健康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面對當代社會的問題,不管是社會的不平等待遇乃至氣候變遷等,都是非常有利的利器能夠去解決這些問題,像尊者所說的,慈悲是不可被取代的。如何長養慈悲心,這在佛法裡是最珍貴的,佛法的教義教我們如何把慈悲長養出來,也因此更多人來越來越珍惜、尊重佛法裡面的教義,不管是科學家、教育學者或是在醫院裡面工作的醫護人員,他們對於佛法都有更深一層的敬意。

SEE Learning整個架構非常完整體現佛法裡最重要的兩個方面――智慧及方便。沒有用無上菩提、菩提心、大慈大悲、涅槃、佛果這些字眼,純粹世俗的「慈悲」以及「覺知」這個用詞。當「覺知」有這樣一個慈悲心之後,如何改變我們的生命,最主要介入就是「參與」。所以說三個區塊:慈悲、覺知以及參與,參與之後我們就可以改變我們的行為,改變我們平常的生活。

CBCT的八個模組要培養的就是一顆強而有力而且非常韌性的慈悲心。第一個模組「連結滋養的時刻」,我們學習佛法的人可以理解為「皈依」,就是要找尋求庇護、尋求安全的地方。102任的赤仁波切――日宗仁波切提到,皈依心首先要做的就是獲得一種庇護、安全感,第二步才能夠有這樣的能力去對其他有情生起慈悲心。而在現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急速降低,很多人感到非常無助,沒有任何的庇護,尤其是遭遇心靈創傷的人更是感到不安全,在已開發國家裡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在人生當中都會遇到創傷經歷,加上沒有正當的治療,造成非常多的後遺症,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問題。CBCT讓孩童或者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去找一下生命中讓他們感到有安全感、幸福的人事物,找到最安全的對境,核心其實就是觀功念恩。「連結滋養的時刻」就是連結到自己感到安全的狀態,而從而引伸出一個珍惜「別人對我們好」這樣的一個心,有這樣的一個珍惜之心才有可能進一步想要去追求這樣的一顆心。這跟心理學的依附理論非常的相近,當一個小孩或者是大人,他跟他所依靠的人事物起了一種連結,有了這樣的安全感,對於這個人未來的生命或是當下的心理健康都是有非常不共的正向作用。

第二個模組「發展穩定清晰的注意力」,就是在佛法講的「三摩地」或是「奢摩他」。在現今社會當中,太多五顏六色的東西充斥著我們每天的生活,尤其是社群媒體讓孩童們注意力極度下降,結果不只是影響到學習,更是影響到對自己情緒的控制。現代科學中有提到一種叫做「選擇性的注意力」訓練,透由這樣的學習不僅記憶力變好,更可以感到放鬆的感覺,而這樣的感覺並不只是在身體上顯現,其實是可以被測量出來,就像我們的血壓、血糖能夠測試出來一樣。

第三個模組「增強自我覺知」,就是在廣論奢摩他裡面提到的運用奢摩禪定的力量來觀察自己內心、向內觀察。西方國家非常流行的Mindfulness,就是「正念」,在「禪修」這方面進行的科學研究中,「正念」的研究所佔數量最高,也是最多證據的。西方「正念」和廣論裡的「正念」相同之處在於都是沒有一絲雜念地觀察自己的內心,目的是要止息生活中紛紛亂亂的念頭,讓我們可以獲得一絲的安寧、平靜,在效果上,非常多人都實證出是非常有力量的。廣論裡面提到的正知正念當然比西方正念更深更廣,所運用的範疇也是更為寬闊,例如佛法裡面的經部、密續提到種種的禪定、三摩地的基礎就是正知正念,正知正念能夠引伸出顯教、密教種種修持的很多功德。

第四、五個模組「自我慈悲」,身為佛教徒並不常聽到自我慈悲這個詞彙,西方心理學家指出現代人在出錯、遇到困境的時候,常常會譴責、指責自己,不只是徒增自己身心方面的痛苦,其實對我們未來的生命更而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結合《廣論》中的忍辱波羅蜜裡的「安受法忍」,接受自己是在輪迴裡面的眾生,我們有非常多的不完美,這樣五蘊的身體怎麼可能不犯錯?接受了自己有缺點當然會有痛苦,再把這樣的痛苦轉為道用,這樣的一個修法,在西方科學研究很多人實驗證實是非常有幫助的。這也是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常常跟我們講到的。

第六個模組「擴展關注的範疇」,也就是《廣論》裡面或是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裡面所講到的「平等捨」及「自他相換」的教授,也是「七因果教授」在練習「知母」之前所需要修的。它的一個邏輯就是我們要去看、去觀察別人跟我們都是一樣都想要離苦得樂,這樣的一個概念,在西方社會或是科學界裡被非常多人接受,他們覺得這樣的概念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非常實用。

由於時間的關係,Prof. Negi簡單地略過第七個模組「增強感恩和溫柔」,告訴大家從中可以看到很多佛法足跡,在此就不詳解。在第八個模組「運用慈悲的力量」,也簡述這個模組內涵在於闡述實踐慈悲時需要智慧的輔助,必須學習把智慧與慈悲做結合。雖然說明簡略,卻也為此留下Prof. Negi下次再度受邀為我們繼續圓滿講座的緣起。

講座最後一位聽者詢問SEE Learning在過去這三年全球不安定、不安穩的疫情期間的實施成效,Prof. Negi謙虛地提出SEE Learning是在2019年的四月才成立,在疫情之前沒有太多的推動,無法做前測、後測評估成效,但是在疫情期間SEE Learning課程推廣非常迅速,已經推廣到40多個國家,根據孩童們及家長們的一些回饋都發現對他們的生命有非常正面的效果。非常感恩Prof. Negi為我們帶來「CBCT、SEE learning與道次第」精彩講座,讓我們更加了解達賴喇嘛尊者推動以「慈悲」為核心的教育――CBCT、SEE learning是要回歸到人類心靈的共同的本質,讓全世界八十憶人都能得到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