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佛教學院設有佛教學系,以深入成佛道次第為主軸,開展佛法應用於關注、解決社會問題。未來將申辦實驗大學,針對當前教育日益僵化的教學方式提出實驗構想,成立心智健康與照護、有機農業與生態、環境營造與藝術等系所,以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為實踐場域,打造人人嚮往的身心靈健康與幸福人生的共創與共生聚落。
佛教學院與實驗大學雖依不同法源而設立,但兩者使用同一個校園,師資相互支援,共同構成福智的大學。
佛教學院佛教學系
一個讓生命喜悅的學習園地
佛教學系以聽聞、思惟佛法經典及結合內心的辯論實修為核心,大學部建立佛法、儒家的學修基礎,透過書院教育鍛鍊關懷社會的實踐力,建立正向積極的人生觀,涵養胸懷天下蒼生的視野與胸襟。
碩士班/博士班分成佛教經典組及佛法應用組,在佛法經典上特別以深入中觀、因明為主軸,更以佛法在面對未來社會變革的應用為特色,開展佛法應用在教育、管理、科學的各種研究,關注、解決地球問題。
教育目標
人才=讓自己和他人都能幸福
培養深入成佛之道教理實踐的研修人才。
培養佛法學修兼備善巧應機的弘法人才。
培養敬業樂群並能運用佛法的利生人才。


核心素養
素養=知識+態度+技能的全方位展現
緣起觀 -聞思深廣,能認識成佛的道次第及儒家聖賢之道,並具有深入思辯及學術研究的思辨力。
自律力 -自律自重,能結合心續,依業果正見,具備戒行持犯、克己復禮與善行實踐的自律力。
溝通力 -善巧表達,能夠如理聽聞與闡揚佛法及儒家內涵,具有應機教學與帶動研討的溝通力。
恭敬心 -虔誠恭敬,能使自他生起對三寶虔誠信仰,恭敬師長、孝順父母的調心力。
和合力 -和合領導,具有將佛法、儒家內涵應用於和合大眾,解決各項事業問題、創造自他幸福的和合力。
自學力 -解決問題,具有國際視野,能多元跨域、自主學習,從事領導、整合與研發的自學力。
課程規劃
智慧=洞悉宇宙人生真理、如理抉擇
以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及五部大論為核心課程,
業果教育為中心,延伸到空性,開正知見之眼,
透過儒佛會通將佛法智慧在儒家文化中深化。
以見導行、解行並重,更以佛法在面對未來社會變革的應用為特色,
議題為導向,學生為中心,跨專業領域多元學習,
開展佛法應用在教育、管理、科學等研究,關注、解決地球問題。
以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及五部大論為核心課程,業果教育為中心,延伸到空性,開正知見之眼,透過儒佛會通將佛法智慧在儒家文化中深化。
以見導行、解行並重,更以佛法在面對未來社會變革的應用為特色,議題為導向,學生為中心,跨專業領域多元學習,開展佛法應用在教育、管理、科學等研究,關注、解決地球問題。

打造幸福人才
快樂=醒覺的心+健康生活+專業利他
心靈課程認識自己,建立正知見,提升自覺力,創造幸福。
蔬食、住宿、習勞提升對人及土地生態的關懷及環境素養。
學生中心、議題導向,清晰問題意識,專業教師有效教學。
做中學,投入心靈生態村實際打造,累積成果也深化專業。
心靈課程認識自己,建立正知見,提升自覺力,創造幸福。
蔬食、住宿、習勞提升對人及土地生態的關懷及環境素養。
學生中心、議題導向,清晰問題意識,專業教師有效教學。
做中學,投入心靈生態村實際打造,累積成果也深化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