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以營造生態永續「綠校園」環境為主要目標,配置呈現棋盤式架構,南北軸向的「君子之道」及東西軸向的「菩提大道」為軸線,各主建築群較緊密連結,形成教育與生活境教合一、錯落有致的合院式建築,成為生活教育、生態永續、寧靜舒適的校園環境。

福智佛教學院校園配置示意

尊重大自然 也是芬芳心靈的導師

從人與萬物共存共榮,內化為自然教育的種子。
景觀綠軸串連全校園,並廣植森林,達到護生、保水、空污減量效果,
創造生物多樣性,讓綠蔭遍人間,蟲鳥永飛翔,
打造學習氛圍,徜徉在心平氣和、不乾枯的永恆樂土。

從人與萬物共存共榮,內化為自然教育的種子。景觀綠軸串連全校園,並廣植森林,達到護生、保水、空污減量效果,創造生物多樣性,讓綠蔭遍人間,蟲鳥永飛翔,打造學習氛圍,徜徉在心平氣和、不乾枯的永恆樂土。

福智佛教學院校園規劃設計構想

福智佛教學院在園區規劃之際即是大學預定地,在小學國中高中設立近二十年後,佛教學院終於得到准予籌設,通過開發計畫、環評,正在進行校園規劃和校舍設計,即將完成福智教育園區最後一塊拼圖,是福智團體教育事業的最高學府,也是和社區共同營造心靈生態村的學習殿堂。

規劃配置與福智教育園區的紋理結合,融入周邊農村環境

我們透過入口動線、軸線的整合,讓佛教學院和小中高校園關係更緊密、更有次第。以景觀綠軸串連整體校園配置,擘畫出闡釋仁禮相依的內涵的「君子之道」與闡釋悲智相融的內涵的「菩提大道」,成為整體校園環境的架構。同時在校園周邊留設更多綠地,創造生物多樣性的環境,是自然教育的場域,也將與周邊水系所形成的生態綠網相連結。

形塑賦有人文意涵的學習環境

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建築意象呈現東方的、在地的人文風格,二是符順書院教育的精神,促進人我間的多元互動。

  1. 建築意象呈現東方的、在地的人文風格:從西方建築師萊特看到東方建築的特色是什麼?堅固的結構、以及自然光線和意境的交融,屋頂、牆體、特別是窗戶從被僵化的形式主義桎梏中解放出來。核心區的建築以合院為基本型態,建築外觀用廊柱、或遮陽板彷彿連續的直欞窗,出挑深遠的屋簷,中台灣強盛的光線透過屋簷、廊柱或遮陽板漫射到室內也變得柔和。宿舍區的建築盡量利用水平板創造遮陽效果、和簇群堆疊的民居風貌,期使佛教學院能夠接地氣、與周邊融合,呈現在地人文意象。
  2. 為符順書院教育的精神,促進人我間的多元互動,我們規劃院落型態的教學、及生活空間,並創造從公共到可獨處的多層次空間。核心區的教學合院,一樓有大量的半戶外空間及半戶外樓梯,提供水平、垂直的穿梭交流,以及四邊空間圍塑的內院,二樓以上有呼應內院的廊道、及屋頂花園等;而生活區,每兩三棟宿舍及生活中心圍塑一個院落,宿舍每層樓有公共的交誼、或靜心空間,每單元有起居室,提供多層次人我互動空間。

營造有助於身心靈健康的校園

學校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也是與社區居民共享的場域,良好的環境對心靈的提升是有幫助的,謹慎運用資源、對大地友善,讓師生升起感恩心,懂得珍惜校園資具和恭敬眾人,達到教育所帶來的心靈傳遞力量。

綠建築是我們設計依循的準則,一方面將綠建築的遮陽、導風被動式設計手法融入建築風格,呼應濕熱地區深出簷的風土建築意象,也達到舒適健康的物理環境;一方面導入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能源與環境先導設計」,鼓勵永續性建築的發展與實踐。

綜上,我們期許佛教學院的校園規劃設計能夠達到治療身、治療心、治療環境的目標,安身—合宜的身體、行為關係,立命—人和人的和諧關係,護生—人和自然環境和諧關係,把創造美好校園環境的過程當作修習善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