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處於2021年2月19日特別邀請陳孟凱博士為我們分享「組織合作心法與方法–議事(元)規則」。陳博士係台大電機系畢業,先後取得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電機博士、密西根大學MBA企管碩士。於國內外高科技產業超過20年,在技術、行銷、管理與創業有豐富經驗。45歲淡出科技業,致力推廣有機飲食與農業,創辦東籬農園、合樸農學市集與樹合苑創生學院,2010年起致力推動合作教育,致力於合作學教學與實踐。

陳博士一開始即幽默的分享輔導案例,從案例中讓我們更清楚規則的重要性。如:某律師公會開會時,現任理事長遇到創會榮譽理事長的難言之隱、坐如針氈之痛,公會中有了議事(元)規則後,明顯順暢許多。

陳博士從案例中帶入議事規則簡言之就是「微言大義」, 雖然規矩很簡單卻有大大意涵,讓我們更清楚開會的目的。開會有二種目的:一種是集思廣益(發散式思考),如:世界咖啡館;另一種是解決問題。當我們是為了解決問題時必須要提出行動建議,簡稱動議,而動議中須先表明態度(贊成與反對)再講原因以說服他人,動議中的規則是限制發言時間與限制次數。在會議中每個人都能享有的權利,就是發言時沒人可打斷,除非超時、離題及人身攻擊,而義務則是限定時間內(例如:二分鐘)完整地表達自我的想法。

規則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沒有它的時候很多話就不說了,有了規則很多話就可以說出來,使人不覺壓力、不覺彆扭,當我們應用規則的巧妙,使所有人產生權利感,在規則氛圍中創造一個很順暢表達的磁場。

之後舉小孩是否讀私立學校的例子,夫妻雙方只要運用簡單規則即可達到良性溝通互動。藉由角色扮演虛擬家庭會議,在無規則的狀態下溝通很容易產生人身攻擊、情緒高張並翻舊帳,最後不歡而散。而在有規則的家庭會議中則是和諧互動,最後達到溝通目的。

對於規則的價值一般人認為是形式主義或小兒科,實而規則後面是有理念、有精神的;沒有規則就沒有秩序。所以一開始規則訂定不求多,求落實公平,人類只要相信規則,規則是可重塑文化的,只要藉著不打斷、面對主持、限時限次等方式,做到主持中立、正反輪流等原則,營造彼此尊重的文化,積極的妥協精神,權利的意識,理性的思考是輕而易舉的。最後陳博士以南塘村民歌謠說明具體議事規則,只要規則一訂定,連農民都可開會時,以很流暢的方式進行行動方案,解決開會問題,以達到組織合作的目的。

一般人都認同互助合作是團隊達到共同目標的信念,把協同合作當成待培養的價值觀,而不是需要教導的技能。感恩陳博士帶領我們認識合作的基礎是信任,信任的具體方法是議事規則,合作組織運作需要靠民主、民主需要靠法治,議事規則的落實是民主法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執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