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幢法師引導義工「社區即道場、社區即是修行」的概念,希冀營造「幸福社區」(對原村民而言),或「增上生共業網」(對新村民—福智人而言)。心靈生態村是未來人類生存實驗室,在實驗未來成為參與社區、慈悲社區、慈心農業、慈悲校園及心靈社區,分述如下:
1.參與社區:培力培福,放伴精神。促進和合與溝通,讓社區恢復放伴精神(互助精神)。社區參與義工透過家訪關懷每一個人、鼓勵原村民及新村民都積極參與推動社區公共事務。
2.慈悲社區:在宅終老,在宅善終。倡議能將別人父母當成自己父母的敬老倫理,打造持續終身學習到下一生的照護系統。透過營造互助共好網、鼓勵居民成為敬老義工、專業義工,並引入居家照護、居家護理、居家醫療及居家安寧等專業照護網絡。
3.慈心農業:小農轉型,二代傳承。能做到護生、互助誠信,協助社區小農轉型護持、陪伴二代接班、擴大有機促進區。
4.慈悲校園:具慈悲素養,世界和平,以「慈悲教育」推廣、慈悲心培訓,擴及社區村民學習。
5.心靈社區:心靈提昇,建立生命宗旨。能讓社區長者生命回顧、提昇心靈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