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人類要怎麼避免被「取代」?這似乎是人類必須直接面對的問題,更加使我們回歸到人類存在的本質問題。籌備處於2021年4月16日特別邀請楊谷洋教授為我們分享「AI機器人時代的夢想進行式」,在正式演講之前,谷洋教授提出三個問題,希望和大家一起討論:
․當機器人越來越來強大之後,是不是會全面取代人類的工作?
․該如何找到新的立足點來確保人類的價值及意義?
․面對這樣的衝擊,人類該有什麼樣的調適與準備?
楊谷洋教授是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美國西北大學電機博士,現任陽明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兼機器人碩士學位學程主任,喜歡運動、文學、戲劇與電影。藉由機器人的研究生涯,谷洋教授得以近距離觀察機器人一路以來的演進與發展,更看到它在AI與機電技術的影響下,逐步走出工廠、走進人類社會,甚至挑戰人類的地位。機器人對我們影響不會僅止於技術面,它可是重裝登場、全面開戰,人與機器人的恩怨情仇,正在展開,好戲上演!
一、AI機器人有可能全面取代人類的工作嗎?誰又會先失業呢?
機器人是藉由電腦程式或電子電路運作的自主或半自主式機電系統,本質上就是一台「機器」,不會也不可能擁有類似人類的意識,也不至於有任何野心或欲望想當老大。如果單從工程眼光來看,不過就是個功能較為強大的科技產品罷了。儘管機器人不會有意識地欺壓人類,但這並不代表它不會被動地取代我們人類的工作!而且這股搶灘之勢似乎來勢洶洶。應該不會全面取代人類的工作,但工作中每個獨立判斷不需要發時間思考和缺乏創造性的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慧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例如翻譯、客服、保全、司機等工作。
二、當AI機器人逐步超越人類之際,我們該如何找到新的立足點?
機器人是機器,不是人,它不具有生命、也沒有自我意識,我們不能因為機器人具有近似人類或生物的外觀、或是能夠展現出某些自主性的行為,就覺得它們和我們人類一樣,具有高等的智慧或自己的想法。事實上,真要比較機器人和人的差異,它可是遠大於機器人和手機之間。機器人就像其他科技産品一樣,扮演的是「工具」的角色,成為新一波備受期待的得力助手。
三、面對AI機器人時代的來臨,我們該有甚麼樣的調適與準備呢?
科幻世界與真實科技之間終究存在著巨大落差,當我們沉浸於機器人科幻電影所帶來的感官震撼與狂野想像之餘,心中會不會升起一絲絲的懷疑,電影中所展現的未來科技,真的有可能在我們的生活中實現嗎?作為一位熱電影的機器人工作者,我也常常覺得影片中有些情節遠遠脫離現實,反過來,偶爾出乎意料的神來一筆,卻也能帶研究上的靈感。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創造力,在未來是最重要的競爭力,相比那些死板的,可以重複又瑣碎的工作,富創造力的工作也無法被機器人替代!
短短兩小時,為我們解惑,也帶動我們思維。台灣師大魏老師回應:「好像把腦袋更新到接近現代AI與對機器人的基本認識,實在精彩!感恩!」大葉大學邊老師:「感恩楊教授的精彩AI機器人時代演講,機器與人的差別是應是意識的覺知與創造力的發展,期待發展廣論科判AI,助我學習佛法,謝謝。」AI時代的來臨,推動人類文明的再進化,期待人類更具心靈提升與創造力,更能體現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