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佛教學院籌備處於2021年12月17日在古坑心靈生態村駐地工作室實施教師社群課程,主持人曾旭正教授說明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在地社群經驗及未來居住、辦學想像,另特別邀請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先生,介紹《互住時代》出版緣由、國外主題案例。本次的課程內容與福智佛教學院未來辦學,實施師生住村的概念非常相關,在綜合交流時針對「合作住宅」主題也獲得熱烈迴響與討論。
曾旭正教授引言中提到,因為整個社會流動及家庭型態、社會對個人約束力的改變,找到共同理念的人住在一起,共同經營理想生活是有可能性的。這種推動合作式住宅及現在共融的生活,在北歐已有相當長的歷史,OURs都市改革組織從無殼蝸牛時代一直到現在都非常關心此議題,這兩年已經出了2本書:《合作住宅指南》及《互助住宅》。今天特別邀請彭揚凱秘書長針對大家非常關心的「同修共好,互助共老」議題,以《互助住宅》新書分享會方式,並舉例為大家說明。
彭秘書長針對「合作住宅基本理念」,並採三個真實案例針對高齡化、單身,以及生態實踐共住共好等角度來談。什麼是合作住宅(co-housing)?合作住宅泛指,由一群志同道合者組織意向型社群(intentional community),透過共同合作, 直接參與住宅生產模式,如集資、找地、規劃設計、興建、自我營運等,打造符合其需求的居住社區。為何要推動合作住宅?彭秘書長舉銀髮族、障礙者、年輕人為例,說明推動合作住宅是為了因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面、價值觀的改變及經濟面的考量。並以成立於1972年,國際公認第一個合作住宅社區-Sættedammen 蘇德姆社區,從「社區組織面」、「居住價值面」談合作住宅所具的共通特質,舉實際案例介紹合作住宅也可以是多元形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