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8日如得法師在廣論架構開示談到了道總建立,一開頭便提問: 「人身難得,既能獲得短暫的增上生,也能獲得長遠的究竟決定勝。若想獲此利益,是匆忙上路呢?還是先把地圖看好,知道怎麼走再上路?」

道總建立就是對阿底峽尊者所說道次第–這張從凡夫到成佛的地圖生起定解。宗大師也說:「修行,知道修行方法比修行更重要。」否則盲修瞎練就很可惜。此外,蔣巴格西將道次第收攝成三句話:目光要遠大、心量要廣大、一步一步往前跨。知道整個修行方法、道總建立,才能達到這三句話。

這張地圖揭示下、中、上三士道一路往上修,分根、道、果或境、行、果,「根」,每一事物有一體兩面,既有世俗諦性質,如:桌椅能乘載,瓶能裝水,也有勝義諦性質,如:如桌椅瓶都無自性。「道」,依著世俗諦修方便分,如依業果行持,依菩提心累積福德資糧;也包含智慧分,去探究事物究竟本質,得到智慧資糧。最後,獲得最究竟最殊勝的「果」,方便分得到佛的色身,智慧分得到佛的法身。色身可分報身、化身,而法身則既是離垢的自性法身及一切遍智的智慧法身。
接著是如何總攝一切至言之理。佛陀所開示的法,可以收攝承辦我們現前增上生跟究竟決定勝二利益,從一開始發菩提心為利有情願成佛,中間透由菩薩六度、四攝、集資糧,最後證得圓滿正覺,都是為了利益有情。這續流,如同騎腳踏車一直踏,不踏了也能順勢前行。同樣的,我們累積資糧得到果位都為利益有情,身、口、意也都會是。那麼有情的利益是什麼呢?就是增上生、決定勝,增上生道在下士成辦不墮惡趣、往生善趣,而決定勝有二,中士證得解脫、出離生死。上士就成辦一切種智地位,這地位包含顯教波羅蜜多大乘與密咒大乘。所以三士道利益,增上生屬暫時性階段性利益,決定勝則涵攝了小乘跟大乘顯密之解脫。
在談到下士夫所修法類時,法師說真如老師講念死無常,以前會非常傷痛,想要解決這問題而去尋找善知識。可是最近的引導卻非常陽光、非常正向,想到死亡是身體的死亡,心並沒有死還會延續下去。而且,獲得增上生的重心是戒,只要將所有目標都放戒上,持戒清淨時,內心是歡喜的。所以念死無常是從怕到不怕、到歡喜的過程,真是一個很棒的經驗教授。這令法師想起月格西也說:念死無常法類是要給修行人修的,世間人去修徒增恐怖而已。真想修行時,緣到念死無常會逼策我們,逼策過程會投入法,所以不會只停留在害怕,而是推動去修法,越修越有把握,其實念死無常應該是歡喜的。真的很棒! 接著,顯示由三士門如次第引導之因相,透由三士道角度如是次第來引導弟子的原因是什麼?理由在於要成就佛果,需大乘道中去修行,修行前須發菩提心,發心前要知道其利益。那菩提心有什麼利益呢?要有增上生利益、決定勝利益。發菩提心之要有大悲心,之前出離心,對三惡趣苦、輪迴苦厭離,並且還要思惟歸依、業果、七支行願、淨罪集資,調適身心相續成一法器,所以修這個中下士就是成辦上士菩提心的方便。就像《入行論》菩提心第一品,先講菩提心好處,第二、三品是七支供養,從禮拜、供養、懺悔、隨喜…等,請轉法輪、請住世等作為發菩提心的方便。 畢竟勝利當中,菩提心可得解脫,為什麼?法師進一步說明兩種解釋,一此處的解脫,如果解釋成一般《掌中解脫》,必須把入《入中論》講的「聲聞中佛能王生,諸佛復從菩薩生」,因為佛而出生了聲聞、緣覺解脫果位,佛從菩薩生,菩薩從菩提心來。二是如月格西解釋,解脫這邊講的是屬於斷煩惱那一分,無住涅盤果位,不住輪迴有邊也不住寂靜邊,這種無住涅盤,屬於常法;而一切種智是心法,是無常法,所以從常法跟無常法角度來解釋畢竟勝利。 那麼,畢竟勝利為何必須依著下士?有了共下、共中意樂,例如了解惡趣苦,那麼發心勝利能讓我不墮惡趣生善趣。但了解墮惡趣到底有什麼苦?生善趣有什麼勝利?這樣對發菩提心的勝利才有感覺呀!還有,若對中士道輪迴苦是長什麼樣子不瞭解?解脫,其實也是沒感覺的。所以要了解發心勝利,下士、中士內涵一定要去修學,才會發起勝利想修菩提心,進一步發菩提心,學菩薩行,獲得佛果位,所以要得菩提心勝利,也須修習中士、下士內容。
最後,在此以世俗諦、勝義諦兩個翅膀,累積福德資糧跟智慧資糧以成就佛果,作為道總建立這張地圖的總結。在三士道中,奢摩他以下法類屬福德資糧,空性毘缽舍那屬智慧資糧,《入中論》提到以世俗諦翅、勝義諦翅這鵝王雙翅,分別累積福德資糧跟智慧資糧,最終必能達到究竟成佛的彼岸。